企业宣传图
holter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新闻中心

房颤凶猛 卒中预防势在必行

发表时间:2017-06-07 | 浏览次数:

  据统计,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Neurology》发表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院前急救时接受心电图检测,近50%有异常,其中1/4的脑卒中患者有房颤。

  当前我国约有800-1000万人受房颤侵扰。很多人知道室颤会危及生命,那房颤呢?长期、持续的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而一次房颤,就可能导致终生脑卒中。

  房颤患者5年卒中发生率高达20%。需要指出的是,房颤所导致的卒中相比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通常都更为严重。研究数据显示,房颤卒中相比于一般卒中的致死率高一倍,复发率高近50%。

  何为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且节律不正常。房颤发生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跳明显加快,可达100-200次/分,而且混乱。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容易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因为心房血栓个头大,且更容易反复形成血栓,会导致比一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当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脑部损害,俗称中风。

  有什么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我国每年房颤导致50万~60万人中风。一旦发生脑卒中,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需求愈发强烈。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软实力和硬件共同辅助下,逐渐重视疾病诊治,且有能力进行干预。

  多项研究表明,猝死者在死前数周内有症状者高达60%以上,甚至不少患者曾前往医院诊治,但因症状短暂,患者就诊时症状已消失,缺乏有症状时的客观心电图证据而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对心脑血管患者采取长期、动态、实时、远程、移动监测。

  乐普优加利远程心电监测,可使患者获益

  心安宝在心律失常的监测方法上弥补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Hotler)的不足。7*24小时长程监测、先进的自适应分析预警、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及时准确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异常电生理先兆变化,恰恰就是一过性心律失常时的心电表现,甚至在本人还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并实时传输到监测平台,医生及时诊断干预,将传统的“等待”医疗模式创新为“主动”发现的现代医疗模式。

  1、移动实时监测

  心安宝是全球首个直接接入移动网络和数据云平台的移动医疗终端,无需手机或网络设备转发数据,实现7X24H双向互动实时监测。

  2、自适应分析诊断预警

  根据用户当前的心电基础数据,自适应调整报警阈值,跟踪捕捉具有临床价值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数据,无需人工设置,在心脏急性事件发作前或发作早期发现高危数据,自动发送给远端医生做出医疗决策,减少患者延误就诊时间。

  自适应分析算法经过三年大样本临床试验及65万例次的临床应用,决策逻辑简单快捷,性能可靠。

  3、医疗证据“黑匣子”技术

  以日志方式自动循环记录心安宝工作状态、患者重要操作,人工不可删除/篡改,保存医疗证据数据,确保服务过程有据可查,有效避免发生医疗服务纠纷。

  4、多元化发送模式

  支持自动、手动、定时、主动关注多种网络数据发送模式。医生可以网络在线控制用户端设备,调阅实时监测数据或某一时段数据进行分析。

  5、医用级大样本心电监测数据

  超过2300万份数据量积累(截止2016年12月),使得优加利能够不断改进心电监测与实时分析的算法,并为数据二次挖掘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临床诊疗角度看,心安宝远程心电可发挥补充、延伸的作用

  在院前,心安宝远程心电监测可用于捕捉律失常、预警监测、急救转诊;院内,可在不同病区进行监测;在使用药物、房颤RFCA后、PCI术后、起搏器术后、搭桥术后进行疗效观察;心安宝远程心电监测亦可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以及亚健康保健等。

  以医疗级终端产品、数据服务、医用级大数据为核心的优加利远程心电监测,可支持建立区域性医联体,形成心血管急性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帮助实现临床资源和信息共享,提供便捷有效协作模式,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都能够真正实现移动诊疗、分级诊疗。

  优加利创建了专业提供电生理数据服务的数据云平台和数据服务中心。专业医师团队、电生理教授专家组、丰富判图经验,将临床医生从繁琐的电生理数据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更快的做出医疗决策疗。优加利电生理数据处理服务和心脏远程监护网络系统分别获得国际质量体系标准ISO9001和ISO13485认证。